“科学的敌人并不比朋友少”——从源头看待转基因
吴迪
翻开人类近年的科学史册,很难找到一个像转基因这样的现象级科学话题——就好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,一半被视为人类的天使,一半被视为潜在的恶魔。导致这一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于生物学、对于基因的认识尚浅,缺乏定性的结论造成的。尤其是对于转基因产品,人们更是长期抱着抗拒、抵触的心态来对待它们。而对于转基因技术方面的认知,切不可盲目跟风,听信他人,更多的是需要用科学的手段去加以衡量、佐证。
首先,转基因技术是利用DNA重组,转化等生物学手段,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生物中,并使受体生物稳定表达相应的性状,并且这种遗传是具有科学预期,人为可以控制的。换句话讲,我想要紫色的苹果,而目前只有红色的苹果,我们可以通过把产生蓝色色素的基因,通过基因工程的技术手段,导入到苹果中,让这段基因表达,我们能获得的预期就是紫色苹果,而且这种遗传如果是稳定的话,那么这个紫色的苹果就是转基因产品了。
其次,有一种比较主流的反对转基因的观点,就是转基因产品不够“天然”,尤其是转基因技术打破了不同物种的生物之间存在的生殖隔离,使基因可以在不同物种之间相互流通,甚至有人宣称转基因把人类带入了上帝的领域!其实从人们开始通过农业生产种植各种作物的时候,这些作物就已经不够“天然”了。众所周知,世界公认的三大粮食作物是小麦、水稻和玉米,它们的先祖其实都来源于某些“野草”,但是由于人工种植、人工选育、杂交育种,再到科技进步之后的诱变育种、分子育种,其实这些“野草”已经早就改变了它原本的基因组,而变成了现在的各类作物。进一步讲,小麦是一种六倍体生物,在小麦的体内存在着三套完整的染色体,这是由于好几种不同的“野草”杂交而成的。
综合以上的观点,转基因技术是利用DNA重组,转化等生物学手段,根据人们的需求,把生物改造成人们需要的产品的过程。它是建立在人们对基因具有很强的认知上,跨越了漫长的自然突变流程的一种简化形式下的育种。